2002年硕士毕业的时候,面临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深造的选择。由于想更多的偏向“电”方面发展,而且也是为了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决定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于是选择了到上海交通大学去攻读博士。
为了准备博士入学考试,花了不少精力。而且那时候正直面临硕士毕业,又要完成硕士毕业论文。压力还是有一些的。好在最后考试成绩不错,顺利过关。
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是精密仪器及机械,属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仪器工程系下面的智能机电系统控制研究所。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高性能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的相关技术研究。
实际上,博士生应该不能完全算作学生了,而更像是研究员的角色。摆在博士研究生面前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在这个很窄的研究领域方向上了解当今的最新发展,找到突破口,然后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创新的方法。这个过程是比较费脑筋的。导师那里只能给一个很笼统的方向,具体的方向与创新点还是要自己去发掘。
对于我来说,博士期间的研究是对自己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一个巨大考验。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电机学方面的知识,电机控制方面的知识也是空白,一些最新的智能控制方法更是闻所未闻。这些都需要在短短一两年之内就要尽快掌握,为之后的科研做好准备。如果基础知识不能掌握,以后的创新就更无从谈起了。
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除了完成博士必修课程,我学习了电机及其控制方面的知识和一些流行的智能控制方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并且,还学习了实验中要用到的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的编程方法和DSP控制器编程知识。通过这一段学习经历,检验了我的学习能力。现在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很有信心。
接下来就是确定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课题了。也就是要找准方向,提出创新点。我的经验是,创新点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只有对当前该领域的发展有了充分的、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大量阅读相关领域里的参考文献是必须的。在阅读了大量的参考文献之后,就会有一点儿自己的想法。继续阅读更多文献,对该领域的了解就会越来越全面,自己的想法会逐渐清晰。最后,自然而然的,创新点就跳出来了。
在做研究的过程中,还有另一个体会,那就是跟别人的讨论过程会很有帮助。有些时候,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说不定在讨论中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提醒自己,让自己恍然大悟。
实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的电机调速控制实验是用TI的DSP TMS320F240进行电机控制。对它的编程基本类似于对单片机的编程。对它进行编程时,没有操作系统,是直接使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的。从系统启动最初的设置中断向量表开始,到之后的操作寄存器,处理中断等,让我对嵌入式系统的最底层有了非常直接的认识。学习和使用这个DSP编程的经验,为以后嵌入式系统的学习和相关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博士期间的学习确实是一段不寻常的经历,经历了很多困难,有很多艰苦的时刻。但是,有几个关键时刻是让我感到最开心的,让我记忆犹新。第一个是我在Matlab的Simulink中成功运行了电机基本控制模型。这是一个里程碑似的时刻。之后的各种研究才可能得以展开。第二个是我的论文被SCI期刊录用。这证明了我所做研究的可行性,也给我吃了定心丸——至少毕业应该不成问题了。第三个是我的控制算法在电机DSP控制实验中成功实现。当在电脑上看到采集到正确的实验数据的那一刻,我真的高兴地跳了起来!
在经历了一些波折之后,最后终于还算顺利的毕业了。上海交通大学是一所百年名校。能够在这里拿到博士学位让我感到骄傲!
从1995年开始读本科,到2006年拿到博士学位,有差不多十年光景在大学校园。现在回想起来,整个大学期间的自己很单纯。脑子里基本上只有跟学习相关的东西,让我能够集中精力学习。这给我带来了好处,让我学习成绩优秀,学到了很多东西,即使是在读博士这样压力很大的时期也能够比较顺利的应对。但是,也有一些遗憾,比如说没有经历过到公司做实习生,也没参加过什么学校社团活动。还有一点遗憾,几个学习阶段以及后来的工作阶段都是从事不同的领域,虽然知识面广了,但也导致没有在同一个领域里深入下去。